以愛翻轉生命的數學課
出版社:先覺出版社
出版時間:2015年3月
作者:陳立、張甄薇
壹、前言:
偏鄉的孩子,資質是否輸給城市的學生?普羅大眾大多認為在教育資源較為匱乏的偏鄉地區,孩子的資質與能力一定不如市區的莘莘學子。陳立老師打破了這樣的迷思,他用愛與專業在台東、屏東、新竹等偏鄉地區成立「科學小菁英班」,讓偏鄉孩子亦能享有一流的教育資源,每周一次的課程以及學生參與課後討論,成功翻轉偏鄉教育,讓偏鄉學生亦能在國際數學競賽上大放異彩,從課程中重拾對數學的興趣,擁有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,以及和其他菁英競爭的能力。
這本《以愛翻轉生命的數學課》,陳立老師懇切地分享其教育觀念,對現有教育現況與制度提出針砭,值得教育工作者省思。另外,書中記錄許多改變偏鄉家庭的奇蹟故事,師長們從一開始的質疑聲浪,到最後改變觀念,與陳立老師共同為自己家鄉孩子付出熱情與活力。
貳、打開學習的關鍵之鑰
閱讀這本書籍,可以瞭解陳立老師的教育觀點,在偏鄉所進行的「翻轉教育」過程、親子間參與「科學小菁英」的家庭故事。再者,本書蘊含許多教育哲理、數學邏輯思考方式,可以提供師長們許多省思與啟發,以下分述之:
一、數學是想出來的,不是背出來的
很多孩子學習數學不得其法,背了許多公式定理和數學例題,然而面對題型多變的應用問題卻一籌莫展。究其原因,學生沒有建立一套邏輯思考方式,僅用「記憶」與「背誦」來學數學。陳立老師認為要真正走入數學世界,必須教導孩子公式與算式的由來,引導孩子深入去推敲數學題目的解決方式以及推導過程。轉化為自己的邏輯思考方式,才能演繹數學問題。因此,重點並非重複計算或是背誦同類型的題目,面對問題應該嘗試追根究柢、研究通透,找到解決問題的思路對策,這才是一條正確的學習路徑。
二、家長陪伴孩子學習,做孩子堅強的後盾
家長在孩子的學習過程中不能缺席,應該成為孩子堅強的後
盾。每位參加「科學小菁英班」的孩子,父母親一定要有其中一人
陪同上課,目的是希望家長瞭解孩子的上課內容,知道學習的困難
之處,才能擁有同理心給予孩子協助。家長不該只是顧著賺錢,卻
忽略孩子的學習過程。親子共學的情況下,數學成為親子溝通媒
介,父母親付出愛與時間來陪伴孩子學習,更能堅定孩子努力學習
的心。
三、進行雲端數位學習,促進多元視角與能力
知識經濟與資訊爆炸的時代,掌握知識就能掌握未來優勢與契
機,教育是激發學生學習潛能的最佳途徑。現有學校的課程內容較
為制式,大家使用相同的教科書、相同的學習進度、較為單一的學
生評鑑方式。「雲端數位學習」可以突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,讓孩
子可以依個人興趣和學習程度選擇合適的「開放式學習」的網路課
程,不僅可以進行社群參與,亦可跨區跨國跨領域的學習,且學習
課程不斷更新,讓孩子可以吸取第一手的資訊,讓孩子可以學習更
多元更進階的課程,提升學習的效益與品質。
四、藉由數學故事或軼聞,引發數學的學習動機與樂趣
閱讀,讓孩子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事情。要讓孩子喜歡數學,最好的方式便是說一些故事,讓孩子閱讀數學故事,藉由一些偉大數學家的軼事或趣聞,引導孩子喜歡數學,盡而思考數學。例如,在課堂上說直接解釋畢達哥拉斯的「畢氏定理」,不如從畢達哥拉斯的小故事開始,先吸引孩子的興趣,再導引至數學公式,一個步驟、一個步驟透過邏輯推演找到公式的脈絡,孩子便一輩子也不會忘記這個公式。此外,像數學天才高斯與尤拉也有許多知名的小故事,都可以與學生分享,鼓勵孩子像這些大師一樣,養成「想數學」的習慣,不要把解數學題目當作一場災難,而是視為一場腦力激盪的益智遊戲。
五、善用「比馬龍效應」,告訴孩子自己擁有無限潛能
很多孩子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常感到挫折,尤其是進入國高中階段,數學不再只是基本的定理與計算,牽涉到抽象的思維模式,開始出現許多證明題,學生面對這些艱深的題目大多「棄械投降」。長期以往,便對數學產生「習得的無助感」,所以可以發現數學課堂上很多孩子是眼神放空、心思跑到九霄雲外去。要孩子不把學數學視為畏途,必須師長們的循循善誘,善用「比馬龍效應」,讓每位孩子知道自己擁有無限潛能,只要不輕言放棄,從基本習題的思考與練習開始,一定可以把數學學好。
六、建立學習的願景,往這個目標努力前進
每位孩子都可以設立學習數學的目標,例如期許自己參與「奧林匹克數學競賽」獲獎、進入一流大學就讀。乍看之下,對於數學成績普通的孩子,這也許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。但是只要有心,建立宏大的目標:「前進奧林匹克數學賽」,每天認真思考數學問題,建立系統化的數學邏輯思考方式,這個夢想並非難事。已有多位參與「科學小菁英班」的孩子們證明這樣的可能。一個樂於學習的人,一定會設定學習的目標,往這個目標努力邁進。重點不在於目標是否達成,重點是其中的過程,自己是否問心無愧,努力充實自己的學識與才能。
參、結語
陳立老師常說:「愛最多,埋怨最少。」若是希望教育能改革,只是滿口抱怨、大肆批評,並無益於教育現狀。唯一改變的力量就是「愛」,只要心中「愛的力量」充沛,就會付出自己的熱誠與精力。身為教師,我們希望孩子進行有效的學習,不就是愛與陪伴嗎?
「教育不缺理論,也不分體制,只要能讓孩子改變的,就是好教育。」教育的這項希望工程,需要更多擁有教育愛的師長們,善用優質的教學策略,打通孩子學習的任督二脈,引導孩子們主動學習、動腦解決問題,培養孩子帶著走的能力,才能迎接未來的艱鉅挑戰。
留言列表